湖北日报讯(记者田培文、通讯员赵英)10月26日下午,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周年“口述历史与1911辛亥革命研究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昌湘谊学院举行。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、澳门新海黄埔同乡会主办。研讨会第二阶段“辛亥革命口述回忆录与研究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武昌香邑学院主办。国内外各政党代表和1911革命者后人通过开幕演讲和报告,加深对1911革命的研究,传承1911革命精神。 10月26日下午,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昌相宜大学举行。辛亥革命与“辛亥革命口述历史与研究”。武昌相艺学院院长李重光致欢迎辞。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文化渊源、武昌香邑辛亥革命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。他表示,为了将首义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生动传承,学校成立了首义文化研究中心,系统推进首义文化的研究、挖掘和传播。此次论坛在学校举办,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,创新研究方法,丰富研究内容,把1911年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。湖北省教育局思想政治处处长张彦昌表示,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周年1911口述历史与革命研究论坛,不仅是一次学术活动,也是一次学术活动。昭仪文化研究领域的开展,也是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实践。希望首义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,推动首义文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,将首义精神融入办学全过程,引导师生从1911年辛亥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,进一步动员精神力量,为湖北建设“支点”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天赋。 “打响1911年革命武昌起义第一颗子弹”的革命家熊丙坤的孙子熊永举,当他看到武昌胜义书院大门上的“胜义”二字时,非常激动。他说,10多年前他申请创办武昌湘谊学院时,1911革命者的后裔多次来到学校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。他回忆说,聚集了所有1911革命者的后裔,都有一种1911情结。 “1911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!”熊永柱希望专家学者和所有1911年辛亥革命的后人重视这句话,共同努力实现这一里程碑。座谈会上,新海武昌的吴知章同志和项毅同志以《1911年革命的阶级性的新阐释》为题,分享了他对1911年革命的阶级性的个人看法。中国辛亥文化基金会邓正恒先生以《荣耀与悲伤之间:‘辛亥孤儿教养所’的历史考察》为题,论证了‘辛亥孤儿教养所’建立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孤儿烈士惩教中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,总结分享了教育机构发展的具有启发性的历史经验。现代公益事业。 1911年武汉革命起义研究小组蔡立红以“从采访纪要到历史影像:价值与意义”为题,呈现了《1911年革命志士的后裔》。 “历史”项目的研究方法、进展、结果和重要性。 1911武昌湘谊同志会周永章先生做了题为“1911武昌湘谊同志会的传承与发展”的详细介绍,包括其成立初衷、跨国传承、文化背景的传承、角色的升华、传播的多元化等。北京师范大学王鼎老师带来《东宾书院与1911年革命——c》《案例分析》标题揭示了该校在培养1911年辛亥革命军事政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北京师范大学林元廷编写的报告《论吴忠贞先辈早期革命活动——从吴忠贞侄子吴宗亚的文章开始》。澳门新海新海黄埔同乡会聚焦吴忠贞 纯真早期的革命活动,他领导的大同起义、组织的花园山示威以及“台湾阵营主义”的战略先锋,奠定了武昌书义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。澳门辛亥黄埔同乡会何大宁以《孙中山的1924》为题,强调了对孙中山的研究。 辛亥革命要注重继承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立国理想,强调其千古价值。金先生2000多年来,开创了发展的新纪元民主共和,中国还清白。当前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正在开辟。 “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历史新篇章的起点时,我们缅怀我们的先驱者,并感到我们肩上肩负着使命。”金《蒋启蒙》